留言反馈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分站
当前位置:PC蛋蛋

四周的琳瑯滿目所圍困時常感受到某種難以言喻的虛空

发布日期:2025/5/28 21:35:57 访问次数:23917

四周的琳瑯滿目所圍困時常感受到某種難以言喻的虛空
物質豐饒的喧嘩之中,我們常被四周的琳瑯滿目所圍困,卻時常感受到某種難以言喻的虛空;生活節奏步步緊逼,人人奮力奔跑,內心卻潛藏著一片難以安頓的荒原。這時代悖論如影隨形,究其根本,皆因我們與內心那盞無形之燈漸行漸遠。唯有當靈魂深處那點精神光芒始終不滅,我們方能在喧囂中尋得立足之地——那光不是來自外界的任何恩賜,正是我們內心珍藏的永不熄滅的燈火。
物質洪流奔騰不息,精神孤島日益浮現。多少日夜,我們像被抽去靈魂的軀殼,在高速運轉的齒輪間亦步亦趨。現代人常被形容為“行屍走肉”,此語固然刻薄,卻也揭示了一種觸目驚心的存在狀態:我們沉溺於物質迷宮中,卻忘了靈魂棲息的真正家園在何方。人若失卻了精神之光的滋養,縱使身披錦繡、坐擁金山,也終將如浮萍般在世間隨波逐流,被物質之海淹沒而無聲無息。
然而在人類歷史長河之中,總有那些高擎精神火炬的人,為我們照亮了精神燈火足以穿透塵世迷霧的永恆明證。漢代蘇武在荒涼的北海牧羊十九載,手握一根光禿禿的漢節,任憑匈奴百般威逼利誘,心中卻始終燃燒著對故國的赤誠火焰。他嚥下冰雪,熬過嚴寒,在無邊孤寂中挺立如一座孤峰,那節杖上早已磨盡穗毛,卻仍巍然不倒——這已不是一根簡單棍棒,而是精神不可征服的象徵。南宋文天祥兵敗被俘,敵人以高官厚祿誘降,他卻以《正氣歌》作答:「人生自古誰無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。」文天祥最終選擇以生命為代價,照亮了民族精神的天空,讓後世仰望時看見其中精神至上的高潔與純粹。他們以生命為燈油燃燒,在至暗時刻迸發出照亮千年黑夜的光輝。
幸而,這精神的燈火,亦非僅由廟堂之上或歷史深處的巨人獨擎;它更在無數平凡人的掌心內默默傳遞,於無聲處震動心弦。我家鄉有位鄉村教師,紮根在貧瘠山坳幾十載。他宿舍裡只有簡陋的桌椅與一床舊被,卻總在深夜為孩子們批改作業,燈影映著他專注的側臉。他深知物質上的禮物有限,卻始終相信知識是孩子們走出大山最堅實的階梯。如《禮記》所言:「君子貴人而賤己,先人而後己。」他甘願自己居於清貧,卻為稚嫩的生命點亮了一盞盞心燈——那燈雖微弱,卻足以使孩子們在迷茫中辨識方向,在貧瘠裡看見希望。
真正的守護精神之燈,並非要我們效法古人遁世絕俗,亦非要求人人做出驚天動地的犧牲。它更是一種自覺選擇:在物質狂潮中不迷失自己,在精神荒蕪處種植綠洲。那燈火不因貧寒而熄滅,亦不因富貴而暗淡,它始終在靈魂深處沉默地燃燒,只等待我們靜心凝望。如幽暗處點燈,那光芒雖微,卻可聚成滿天星河。
因此,在物質洪流裹挾一切的時代,守護內心燈火絕非落伍的悲情堅守,而恰恰是生命最積極的姿態。我們每個人都是那燈火傳遞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──當無數心燈一同點燃,連成一片,那光便足以穿透時代的迷霧,照徹靈魂的歸途。
不必追問何時得見光明普照,只要在幽微處燃起屬於自己的那盞燈火,讓光存在,黑暗便再無法宣告勝利

工作时间

早9:00 - 晚18:00

周六日休息